猴碉,曾是日據時代全台煤產量最高的地方,也是淘金重鎮,隨著時代變遷與產業沒落,繁華光景已不在,現在所見的是,質樸濃厚的鄉土味與舊式的小鎮風貌。
來到猴碉,一定要知道地名的由來:
話說,當時在當地的山上岩洞有猴子群居,此地被稱為「猴仔洞」(猴洞)。在採礦時期,居民多以採礦為生,不喜歡礦坑裏有水(坑內湧水,俗稱「水出櫃」,會造成重大傷亡),「洞」字為水部首,為求吉利,遂將猴洞改名為「猴硐」。
民國51年,猴硐火車站更名為「侯硐站」。後來在當地里長、居民的共識下,為了找回原有的「特色」,經過申請、審議,在民國94年改回「猴硐」原名。又因為火車站改站名會牽動全台車站的票價時刻表及售票系統,因此特別做了折衷的因應。在這裏,可以看到「侯硐(猴硐)」的站名標示,全台唯一用標註方式來表現「新舊地名」,讓人印象深刻。
掛在車站內的旅遊地圖,手工Q版的畫風真可愛,平易近人,一如這裏的特色。
猴硐貓村,有全台首例、全球唯一的「人貓共用天橋」,曾獲得工程金質獎的「新貓橋」,橫越鐵道兩邊連接著車站與貓村。新貓橋的外型意象是一隻咖啡色的貓,結合貓咪及礦業等元素、饒富趣味,不止是當地居民進出聯外通路,還增加「貓跳台」,遊客可放置貓飼料餵食,近距離與貓咪做互動。
貓村棲息的貓因長期與遊客近距離接觸,多半不怕生,有些貓會主動與人撒嬌接觸。走沒多久,一隻黑背白肚的黑白貓,擋住我的去路,在我面前「滾來滾去」,是向我示好撒嬌?還是忍不住要止癢呢?…呵呵…真的很可愛!
這個店家,陳設、販賣眾多樣式的招財貓,真是讓人喜出望外、驚呼連連,象徵「招財招福」,誰不想帶回家呢!
貓咪在這,也很有個性喔!可以睡在商家的櫥窗裏,只要不被打擾,就讓你隨意拍;有怎麼拍都不到正面,只給側面的靦腆害羞樣;有隨遇而安睡在小牆上的老神在在;更有走在風中的,唯我獨尊的威風樣…
這裏的貓,真好命!
猴硐的景色秀麗,基隆河從中穿流而過,遠看如小溪潺潺,近看河水奔流不失活力,從高處往下看,水質清澈,在夏天應該很適合玩水吧!
不知不覺中,我也跨橋從左岸到右岸了,但你知道,怎麼分辨河流的左岸、右岸嗎?
長知識時間;何謂左右岸?你要面向河流的下游,你的左手邊是「左岸」,右手邊即為「右岸」。記住,下次有人問你在河的哪裏?你可清楚明白的回答在河的哪一邊。
橋的兩邊用玻璃當圍欄,讓視野變得更好。因位於山中,天氣變化不定,半日就好幾變,無論是起大風、飄小雨、烏雲罩頂、天氣放晴,幾個小時內都經歷了…^^
整個猴硐不大,保有純樸氛圍,有著悠閒的寧靜,幾個小時漫步下來,心也跟著慵懶起來了…
很值得「慢遊」的地點,只要有機會,你也一定要來拜訪猴硐喔!
留言列表